—— ——魯興勇散文選登(74)

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?rdquo;這是《論語?述而》的話。意思是:三個人同行,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,我應該選擇他的優(yōu)點來向他學習,看到他的不足處就對照校正自己的缺點。
這是孔子在與弟子們討論修身養(yǎng)性、虛心好學時講的話,有兩層含意:一是強調見到他人之善舉時要虛心學習;另一方面是見到他人缺點時要引以為戒,反省自己,只有這樣,無論何時何地與何人共事,都能和諧相處。在我國古代國學中有很多話是用以教化人的思想道德,教導人修身養(yǎng)性的,在當今的社會現(xiàn)實生活中,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,而且更加需要“擇其善者而從之”的態(tài)度與精神。一是要擇善人為友:《永遠是朋友》的歌中唱道“千里難尋是朋友,朋友多了路好走”“千金難買是朋友,朋友多了春長留”。其實,在社會生活中,交結朋友并非越多越廣就好,而是要講求質量,對朋友不但要“聽其言”,還要“觀其行”,才能達到“路好走”、“春長留”的效果。一旦結交上了狐朋狗友,就會有“近墨者黑”的危險。常言說得好:“結交須勝己,似我不如無”,因此必須“擇善人而交”,結交朋友要寧少勿濫,力求交良友,結諍友。
二是要擇善言而聽。隨著經濟市場化、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,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,也日漸復雜化。一些危言謊語、胡編廣告之類也隨之充數(shù)于現(xiàn)實生活言語之中,致使言真語實的比例越來越少。在這樣的言語環(huán)境中,擇善言而聽已非易事。俗話說“良藥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。一般來說父母老師多是出善言的,父母因愛子心切,多會對子女講真言;德藝雙馨的老師對學生亦是多講正言。他們的真言和正言有時聽起來可能有些逆耳,但可以肯定,其中的絕大多數(shù)是有益而無害的,是真心實意教你學好。
三是要擇善書而讀。現(xiàn)在出版業(yè)非常發(fā)達,圖書市場一片繁榮,各種古今中外名著

四是要擇善行而為。人的行為都是人品的外在表現(xiàn),“觀其行”才能“知其品”,學會做人并非易事,平日的立身處世、待人接物都是人品的實際反映。“擇善行而為”是最直接的學做人,人的行為有大小之分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人們對待行為的態(tài)度是不一樣的。有的人一心想著做大事,總想一鳴驚人;有的人則是大事做不了,小事又不做,心安理得地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(tài);有的人是量力而行,只要是善事無論大小都積極去做,積小善成大善,最終成為了有益于社會、有益于單位、有益于家庭的人。古人云:“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。”只要我們堅持“擇其善者而為之”,就會在做人上修得正果,釋放出應有的人生光彩來。
(本文2011年12月13日中直黨建網(wǎng),后轉載中國文明網(wǎng))
為您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