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克蘇訊(通訊員朱明基)最近我閱讀了馮友蘭先生的《中國哲學簡史》,仿佛經歷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智慧之旅,心中滿是感慨與思索,凡是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,它是你進入中國文化的捷徑和地圖。
《中國哲學簡史》中將各家的哲學思想歸納成了一個體系,并且按照歷史發(fā)展逐一分析,使人體會到的是一種將中華文化中蘊藏的哲學抽絲剝繭般的感覺。從先秦諸子百家的爭鳴,到漢代經學的興衰,再到魏晉玄學的空靈,以及宋明理學的精致,每一個時代的哲學思潮都如同璀璨星辰,照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天空。
在這本書中,我深切感受到了儒家的仁愛與擔當。儒家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和社會責任,主張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這種積極入世的精神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發(fā)展而努力奮斗??鬃拥?ldquo;仁”,孟子的“義”,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尊重、關愛和互助,也讓我懂得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時,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。
道家的智慧同樣讓我受益匪淺。老子的“無為而治”,莊子的“逍遙游”,教導我們要順應自然,不為外物所累,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。在這個快節(jié)奏、高壓力的現代社會,道家的思想宛如一股清泉,能洗去我們心頭的浮躁與焦慮,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。道家主張的“無為而治”并非是真正的無所作為,而是“為無為,則無不治”,是一種順應自然規(guī)律的智慧。它提醒著我們在當今這個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不要過度地去干預和破壞自然與社會的平衡。
中國哲學不僅僅是思想的寶藏,更是一種生活的指引。在我們面對生活的種種困惑和挑戰(zhàn)時,它能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。比如當我們在功利的追逐中感到迷茫時,孟子的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;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困境時,莊子的逍遙游境界能讓我們學會放下和超脫。
工作以來,一直“五加二白加黑”地辛苦奔波在南疆大地的各個角落,將情感默默寄托在這片深愛的土地上。正如我那樸實的同事所言,“我們主動放棄節(jié)假日,為的是能更快一點完成生產任務;我們自愿放棄與家人們歡度佳節(jié)的幸福時刻,為的是能在規(guī)定工期內盡善盡美;我們甘愿放棄親朋滿座的珍饈晚宴,為的是能為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”。我們披著星光,懷著美好的夢想,依然堅守在“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”的第一線,伴著我們的,是身后一條條更快地向遠方延伸的道路。
中國哲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準則,它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瑰寶,值得我們不斷去學習和傳承。我相信,在今后的生活中,這本書所給予我的智慧和啟示,將如同明燈一般,指引我前行的方向。